专题>> 2025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委员之声

以调研为笔,写好履职答卷

2025-03-02 11:49:54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5期 刘尚希我有话说
0

  脚下沾泥土:在调研中触摸时代的脉搏。政协委员的履职,始于“沉下去”的扎实调研。2024年,从长三角的工厂车间到京津冀的零工市场,从数字化转型中的“链主”企业到城乡接合部的农民工聚居区,每一步都让我触摸到中国经济转型的脉络。例如,在与某平台企业座谈时,企业提出了各种备案流程时间长的问题,这让我更加重视推动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的正向政策出台。

  心中有蓝图:以调研提升提案的精度。调研不是终点,而是建言的起点。如何将碎片化问题转化为系统性提案?我坚持以数据说话、以案例明理,去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我提交了三份提案。针对平台经济的发展,与多家企业访谈,梳理出“审批繁、监管多、创新难”三大症结。某跨境电商企业反映:“一次投资并购要过五道审批关”,这催生了提案中“优化审批流程、设立‘绿灯’清单”的建议。与工信部门座谈时,一位同志坦言:“AI(人工智能)监管缺乏分级标准,容易‘一刀切’。”这坚定了我们“按服务类型细化审批规则”的构想。推动“三化”(数字智能化、低碳绿化和金融化)融合的提案,则源于一些企业面临的数据孤岛问题。于是,“制定跨行业数据标准”“鼓励链主企业带动转型”等建议被写入提案,力求提高政策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在零工市场的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农民工凌晨4点排队抢日结工作,他们的境况凸显城乡二元体制这个深层次的结构性难题。提案中“消除就业歧视”“建立欠薪长效防范机制”等条款,字字皆为劳动者权益发声。

  肩上有担当:以家国情怀书写履职答卷。政协委员的身份,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常想,建言献策不是纸面文章,而是让扎实的调研汇入国家治理的江河。履职中,我不断深化对“国之大者”的理解,明晰委员使命——既要登高望远谋全局,也要俯身贴地解民忧。我将继续以调研为舟,以建言为桨,在中国式现代化浪潮中奋楫前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凝聚共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