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25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委员之声

走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中

2025-03-02 11:45:27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5期 黄群慧我有话说
0

  书房里的经济学与泥土中的经济学,有着本质区别。

  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的第二个年头,围绕着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重大主题,我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中,实现了自己认知从理论到实践的“跳跃”。

  我长期从事工业化理论研究,深刻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内涵,以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以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虽然基于学术研究,我对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但是对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企业实践认识还不充分。

  2024年我参与了政协的多项研究课题,在广西、江西、四川等地进行了考察,深入到数十家企业调研,虽然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但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车间已经日趋普及。全国现在已建设上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趋势,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发展。

  通过调研,我更加深刻认识到经济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能否把论文里的公式转化成车间里的生产力,把调研中的痛点转化为政策上的突破点。

  我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智能母工厂”建设为抓手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提案建议。“智能母工厂”与一般意义的“智能工厂”“灯塔工厂”不同,一定是设在本土的、作为国外企业复制的母体企业,能发挥技术支援、开发试制、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应用的核心工厂。通过建设“智能母工厂”这种“现代核心工厂”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快推进我国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把供应链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制造和创新能力留在国内,有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个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2024年度重点提案,工信部围绕这个提案召开了专题讨论会。

  2025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这对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支撑条件,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和经济运行的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大意义。

  当新年的阳光洒在提案汇编封面上,我认识到是时候该制定和细化今年的调研计划了。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