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履职“服务为民”步伐越走越坚定
当北京中关村纳米实验室的灯还亮着,教科卫体委员会413位委员的行程已在地图上连成发光的蛛网:北至满洲里零下40度的科普讲堂,南抵中越交界的东兴科普大篷车,东达苏州大学的专题讲座,西闯三星堆遗址的古蜀文明发源地……
帕米尔高原的星辰坠入喀什人民医院的玻璃窗时,王俊委员的全息手术影像正悬浮在三十多位民族医生眼前。“看,这就是AI辅助的手术。”他指尖轻点,虚拟手术刀划开的光影惊起低呼。当地的维吾尔族医生赶紧拿起钢笔,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这是教科卫体委员会“服务为民”行动的寻常一篇。
在海南琼中县黎母山学校,一名正在打羽毛球的女孩,突然被一双温暖的手握住:“手腕要这样发力。”原来是羽毛球世界冠军吴宇红来了!“我做梦都不会想到能见到世界冠军,今天的活动太精彩啦,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冠军们手把手的指导让乡镇学校的孩子们第一次触摸到了奥林匹克的温度。
这是教科卫体委员会“下基层”品牌的动人缩影。一年来,赴偏远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4次“下基层惠民生”活动,惠及7300余人。从去教学一线慰问教师到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委员们不顾脚下沾满的泥土,用科技的力量赋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从边疆医院的科普讲座,到冠军去往大山深处,边远地区的医生们在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学习技术,山区的孩子们在与冠军“过招”中收获勇气……
在南疆的乡村教室里,当北京名师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斑驳的黑板上时,维吾尔族老师难掩激动的泪水。她转身望向台下:孩子们举着新捐赠的平板电脑,屏幕蓝光映亮了一张张惊喜的脸庞——这些曾在沙地上画电路图的稚嫩手指,此刻正穿越数字鸿沟,触碰着世界的脉搏。
为认真落实全国政协部署要求,教科卫体委员会深入到新疆特别是南疆基础教育学校开展调研,打造“助推教育公平百校示范行动”品牌。以信息化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保障乡村儿童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缩小东西部地区、城乡间教育差距。
在史家胡同小学的礼堂里,“冠军思政课”开课了!奥运冠军、金牌教练们结合各自亲身经历,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体育故事,也把朝气、勇气、骨气传递给了孩子们。
“科普讲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魅力,倍受科学家精神的鼓舞,激励我们心怀科学梦想,向着未来进发。”科普万里行的脚印布满祖国各地,梦想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破土而出。
12个月,413双手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同时播种。“委员科学讲堂”“科普万里行”“下基层惠民生”“冠军思政课”……41场次“服务为民”的行动步伐越走越坚定、惠及的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履职服务为民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联系界别群众、凝聚共识的过程,那些曾经丈量过星辰与泥土之间距离的委员们,正在每个清晨奔赴新的坐标——他们身后,无数破土的嫩芽已连成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