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
高大的廊柱、庄严的国徽、鲜艳的红旗……蓝天下,阳光中,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熠熠生辉、雄伟壮丽。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50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四面八方齐聚首都北京,共商发展大计、共谋美好未来。
每年春天的这场盛会,无疑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诠释。从大政方针、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到老百姓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健康养老的民生保障,14亿多中国人民的所思所盼不断融入党和国家发展顶层设计。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中共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在神州大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了广阔舞台。2024年,全国政协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展85场协商议政活动,其中,经济建设议题33场次,政治建设议题12场次,文化建设议题9场次,社会建设议题22场次,生态文明建设议题9场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旗帜引领方向 思想凝聚力量
“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助力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完善协商工作规则,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真正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
…………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从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5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2014年9月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用较大篇幅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他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并首次提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2019年9月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三次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对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我们要准确把握自身性质定位,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更好把党的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
“要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发挥政协协商优势作用,找准协商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与其他协商渠道形成整体工作效能。”
…………
践行协商民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
“十几年来,每年同政协委员一起见面座谈。”202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中间,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位政协委员。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2次在两会期间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与委员面对面共商国是。
这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一年来,全国政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人民政协协商实践中。
“这份学习材料太及时了。”2024年6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前一天,谢茹常委一直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摘编和中央有关文件选编》。
这次会议议题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早在一个月前,委员履职平台的主题议政群里就已经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热潮。
全国政协各类协商议政活动都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前置环节,帮助委员更好把握大政方针、知情明政。
在每一次重要协商议政活动上,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讲话都会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与党中央有关文件和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对议政建言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政协还建立了多种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形式,完善学习制度体系,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实践。
开展学习调研活动是十四届全国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创新举措。此类调研突出“学习”的特点,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组织委员到一线看情况、听实情、谈体会,在互动交流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馆、中央民族大学……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亲自率队开展学习调研,带领委员了解实际情况、学习新鲜经验、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梳理汇总学习调研中发现的典型经验、突出问题和好意见好建议,通过政协信息反映。一年来,主席会议成员赴委员所在单位开展学习调研74次。
不仅如此。一年四季,位于北戴河的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忙碌不停。
2024年,全国政协强化政治学习和培训,举办2期全国政协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和1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学习宣讲活动,共2000余人次参加,举办各级政协委员和干部专题培训班28期,近7000人次参加,不断提高议政建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在学习和研讨中,委员们从思想源头汲取奋进力量,为履职把好方向、廓清思路,在新征程上履职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年来,11位全国政协党组成员与党外委员谈心300余人次,800多名中共党员委员与1200多名党外委员建立起联系。
一年来,在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学校医院……政协委员面向人民群众广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宣传阐释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理论观点,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一年来,全国政协还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组织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6000多项,通过宣讲咨询、建言献策、帮扶资助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2024年,广大政协委员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界别群众,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夯实深刻理解改革、自觉拥护改革、坚定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思想共识。
从协商计划的起草,到协商议政活动的筹备、举办、成果转化,全国政协把协商议政活动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定位和谋划,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心聚力。
聚焦“国之大者” 心系民之关切
翻开《政协全国委员会2024年协商计划》,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生态文明建设,所有议题都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此可谓“国之大者”。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商议政。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将之作为2024年协商计划中的第一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此次会议由经济委员会牵头,办公厅和多个专门委员会共同参与,科学设置参考专题,深入开展会前调研,高质量遴选大会口头发言、组织分组讨论……在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最终确定的会议专题设置整体架构,包括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七个专题、21个子题,涵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框架的各个方面,并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力求把这个宏大的命题研究好、协商透,积极主动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献计出力。
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商建言,是人民政协2024年协商议政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我建议要强化职业技能提升工作”“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教育治理”“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2024年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委员驻地北京鸿府大厦二层会议室内,一场界别协商会议正热烈进行。
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议题,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和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深入交流。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和我们的工作重点高度契合,听了很受启发。教育部将专题研究、充分吸纳大家的建议,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7月29日,围绕同一主题,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进一步就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署、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深入议政建言。
盘点一年来的履职清单,全国政协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商议政,85场重要协商议政活动各有各的精彩。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
这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
2024年5月11日,全国政协召开“坚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协商会,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23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发言,共同为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着力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议政建言。
“建议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多渠道增加供给,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段青英在会上发言。
“建议很有价值。”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负责人当场回应:明确托育服务体系的公益普惠导向;支持各地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托育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这种委员与部委负责同志面对面的协商形式非常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政策细节、实施难点,让议政建言的思路更清晰;职能部门也能知晓基层民意和关注焦点。双方在这种互动中凝聚共识,这是实实在在的‘双向奔赴’。”段青英说。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天下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
这是民之关切,也是“国之大者”。
2024年4月12日,春耕时节,一场“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召开。
会上,两位农民代表蒋祥红和盖永峰的发言给会议带来了最基层的声音。
“2023年小麦亩产约1000斤、玉米亩产约1500斤,采用机耕技术,全年种粮总利润可达30万元左右。”种粮大户蒋祥红分享的种粮账本,证明了种粮还是有钱可赚的。
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的大豆种植大户盖永峰分享了他所在合作社近三年的种粮成本与收益情况。“尽管国家补贴力度逐年增加,粮食亩产也在不断提高,但种粮的净利润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土地租金的上涨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实实在在的数据,让与会者了解到了最真实的基层情况;种粮农民的担忧,也是协商要解决的问题。
“党和国家时刻把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放在心上,一直在想方设法为种粮农民扫清障碍。”蒋祥红感慨地说。
聚焦“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一年来,全国政协协商议题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
“文化自信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除举办各类协商议政活动外,全国政协还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收到提案6019件、反映社情民意来稿54000余篇,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送了一批有价值、质量高的意见建议,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三化”建设 保障高质量协商
人民政协通过协商民主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自身的创新发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时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
一年来,全国政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对协商议政工作进行全流程规范和优化,在“深、实、细、准、效”上持续用力,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服务保障政协协商议政高质量开展。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人民政协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一场高水平的协商议政活动,需要高质量的调查研究。
2024年10月9日至11日,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议题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气氛热烈、成果丰硕,得到委员们高度评价。为开好这次会议,全国政协围绕会议设计不同专题,组成7个专题组,分赴10余个省市,深入文化古迹、古城街区、博物馆、研究机构等,为文化强国建设广谋良策、广集智慧。凝聚委员们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以多种形式在此次常委会会议上呈现。
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发言。
全国政协把调查研究作为筹备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和远程协商会等重要协商议政活动的前置环节,围绕年度协商计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把了解到的客观事实、准确数据、意见诉求及时带到各类协商会议上,形成高质量会议发言和成果,真正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除专题调研外,全国政协还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跨专委会、跨界别的专题研究,整合资源优势,增强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拓展协商议政深度厚度。
开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学术体系”专题研究就是其中一例。全国政协组成由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牵头,横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十个学科领域的课题组,在6万余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不断深化对专项问题的认识,使得协商议政更有深度、意见建议更加精准。
环境资源界委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行了23个专题研究,多项成果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人民政协“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加强人民政协协商能力建设,既包括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整体能力建设,也包括政协委员作为履职主体的单体能力建设。”委员们认为。
专门委员会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十四届全国政协把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作为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牛鼻子”。2024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全国政协召开10场专门委员会座谈会。10月11日,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此基础上,全国政协制定出台《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的意见》,支持专门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组织服务能力水平,为开展协商议政活动提供更好保障。
此外,为更好发挥政协委员在协商议政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全国政协专门制定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履职作用的实施意见,修订委员议政建言成果反馈工作办法,激励委员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要求,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在协商议政活动筹备组织工作中,增强参会委员专业性和代表性,鼓励委员发言增强“含金量”“靶向性”,不一味追求“大而全”,鼓励各方围绕同一问题表达不同视角下的不同看法。此外,发挥小型协商座谈会优势,闭门协商、深度协商、反复协商,努力做到协商深度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年10月3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机关视频会议室,一场围绕“保障生育妇女就业权益,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议题的界别协商座谈会正热烈进行。全国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和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深入交流。这是2024年全国政协举办的9场界别协商座谈会之一。
界别协商实践已久,是指以界别为基础,围绕体现本界别特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协商讨论的协商形式。2024年全国政协首次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界别协商工作规则》,对界别协商的定义、内容、方式、开展程序、成果转化等作出规范,为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开展好界别协商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针对不同协商渠道,分类形成制度规范和工作规则,明确协商什么、同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作出的部署要求。
2024年,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要求,制定、修订全国政协层面的制度性文件11项,其中新制定9项,包括政协全国委员会界别协商工作规则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对口协商工作规则等。至此,全国政协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专家协商会、界别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各种协商形式的制度体系,为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作出了应有贡献。
此外,全国政协还注重抓好协商议政活动“后半段工程”,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注重通过政协信息、提案、综合报告等方式转化协商议政成果,及时报送成果并跟踪了解落实情况,真正把政协委员的“良言良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招实招”,彰显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在人民政协的舞台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族各界人士,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和对家国的挚爱,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
三月的北京,迎春花开。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怀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塞北江南、都市乡村走来,行远自迩、步履昂扬,迈进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