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安全筑牢国家发展安全基石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安全对国家发展的基石作用,要以科技安全为着力点,推动国家整体安全的提升。
一、科技安全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科技安全涉及国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发展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赢得发展先机。
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辩证角度看待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一方面,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安全又为科技安全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加强科技安全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平衡。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在坚持科技自主的同时积极推动开放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同时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既能保障我国科技安全,又能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技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安全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经济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在加强科技安全工作的同时,要注重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安全的良性循环。
二、以科技安全筑牢国家发展基石的基本策略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安全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到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强科技安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科技安全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通过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技人员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自主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着力构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管理。推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信息安全挑战。
制定有效人才战略,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待遇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科技人才,切实“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与国际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科技人才。
加强科技安全体系体制机制建设,推动科技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坚持党对科技安全工作的领导,在国家层面健全完善集中统一的科技安全领导体制。注重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等多领域融合的科技安全体系。聚焦国家科技安全重大问题,针对科技要素、科技活动和科技人才等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立完善科技安全防范体系,健全科技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科技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全民科技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筑牢国家科技发展安全防线。
(作者: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