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智慧税务建设 服务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并把财税改革作为其中一部分进行了专门部署,这是党对宏观经济调控和财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近年来,随着智慧税务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迭代升级,税收治理效能持续拓展和提升,使税务部门从经济治理的末端向前端、从事后向事前不断转变,服务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能力越来越强,作用越来越大。进一步推进智慧税务建设,不仅有利于持续提升税收治理效能,而且能够有力助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服务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一、依托智慧税务搭建穿透贯通的数据平台,推动税收服务宏观经济治理更为精准
宏观经济治理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与以往的宏观调控相比,在治理手段上更加强调数据赋能,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为宏观经济治理提供海量信息、高效分析、精准监测,推动宏观经济治理由经验型转向数据型,由粗放调控转向精准调控。
智慧税务建设的不断深化,搭建了穿透各层级、贯通各部门的数据平台,有利于税收更加精准服务宏观经济治理。以前,各层级税务局、税务系统内部各条线部门间数据无法实现跨层级的穿透和应用、跨税费种的分析和管理、跨条线部门的打通和共享。对此,税务部门在智慧税务建设过程中,坚持“穿透式管理”理念,推动各类税费和相关数据向深处钻透、往横向拓展、向外部关联,并按照法人“一户式”、自然人“一人式”等维度汇总归集,建成我国最大的政务云平台。
目前,平台汇集的税费数据量已达到10PB。这些税收大数据源自亿万纳税人的真实交易活动,并通过信息系统“机生机汇”形成,具有颗粒度小、穿透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既能反映微观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状况,也能整体刻画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全景。依托这一大数据云平台,可从虚拟层面打破数据壁垒、打破层级壁垒、打破业务壁垒,推动数据“穿透贯通式”集成、服务“穿透贯通式”提效、税费种“穿透贯通式”管理,构建“上下能贯通、内部聚合力、外部善共治”的“穿透贯通式”工作格局,使税务部门能更为高效精准地服务多元化宏观经济治理需要。
二、依托智慧税务优化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推动税收服务宏观经济治理更为科学
宏观经济政策作为经济治理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否有效发挥事关经济治理成效。这就要求,在治理路径上要更加强调科学施策,系统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对政策落实进行全链条科学管理,提升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效性。
税务部门是税收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是税收政策落实的重要执行者。过去,受信息化水平限制,税收政策的事前测算、事中跟踪监测、事后分析评估有所不足。近年来,税务部门依托智慧税务,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全流程赋能增效,促进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落实精准。
在政策研究阶段,依托“金税四期”对各类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及优劣比较,从中选出效应明显、可行性高的方案再进行“实战推演”测算,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量化、可比较的重要参考。比如,在2023年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可行性比较论证分析中,税务部门对降低个税最低两档税率和适当提高部分附加扣除标准这两种方案进行了测算比较,数据显示:前一方案主要惠及收入相对较高人群中的“中低收入者”,但会导致缴税金额与人口基数、人均收入水平不匹配,难以发挥预期的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相比之下,后者出台的政策效果更佳。我们据此提出的建议获准采纳并付诸实施。
在政策执行阶段,利用数据运算规则,根据纳税人的行业、规模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自动为纳税人从不同维度打上有利于归类统计分析的“标签”,同时对每项优惠政策也赋予能够甄别适用主体的分类“标签”,然后通过两组标签的精准对接,将每一项优惠政策定向推送给纳税人。也就是说,对于税务部门管理服务的9200多万户涉税经营主体,其属于什么类型的纳税人,能够享受什么类型的优惠政策,在智慧税务系统中都能够分清楚,税务部门依托这个系统就能做到政策与人精准匹配、政策内容精准推送。
在政策效应评估阶段,依托“金税四期”大数据,及时开展政策落实效应分析,可准确计算每一户纳税人享受的优惠政策情况,持续跟踪纳税人享受政策前后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从税收视角量化反映政策执行效果与预先确定的政策目标是否一致,宏观调节作用是否有效发挥,从而为政策优化改进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参考。
三、依托智慧税务多维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推动税收服务宏观经济治理更成体系
宏观经济治理,既要高屋建瓴,对大局大势有精确判断,为经济“把准脉”“开好方”;又要见微知著,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这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及时感知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经济形势走势,科学预测经济变量变化情况,尽早发现重大问题、识别重大风险,找准发力点位,精确指导制定解决问题方案、化解风险、规范发展,确保经济既好且安。
过去,税务部门开展经济形势分析时,只能依靠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推算,在服务决策方面也主要限于就税收论税收。现在,依托“金税四期”汇集的税收大数据和全量统计核算功能,能够跳出税收看经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可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及时成体系的参考。
在宏观层面,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准确性高的优势,可按日跟踪、按周分析、按月研判,常态化反映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在中观层面,可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别等,对税收大数据进行自由组合,反映省、市、县任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积极服务地方治理。在微观层面,依托“金税四期”可掌握每一家企业的登记信息、职工信息、交易信息以及纳税情况、风险情况等,并对每一个经营主体或特定类型主体都能根据需要开展定制化分析。
通过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全量穿透式监测分析,既可及时研判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新趋势、新问题,又可全面掌握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发展态势及短板不足,为宏观决策提供视角更为广泛、层次更为多元的参考。
四、依托智慧税务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推动税收服务纳税人及宏观经济治理更有目标
宏观经济治理的目标,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还是人民。这就要求我们不论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到深入开展经济治理的具体实践,都要始终把人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纳税人缴费人所需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举措,努力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是税务部门始终努力的方向。过去受信息无法即时有效聚合的限制,税务系统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只能提供独立分散的税费服务。现在,依托“金税四期”平台,通过数据贯通、业务联通、上下打通,税务部门可汇聚不同机构层级、不同部门条线、不同应用系统的税费服务资源,并按需灵活组合配置,有效提升税务部门主动适应纳税人缴费人需求,集成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纳税申报为例,凡是能通过信息系统获取的数据、确认的事项,税务部门都可最大限度通过系统自动汇聚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资源,自动为纳税人计算税额,纳税人仅需点击“确认”或补正少数几个数据,即可完成申报,大幅减轻了纳税人申报负担。又如,依托“金税四期”,税务部门可系统整理分析各类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其类型或标签将问题分类,再有相同类型的纳税人缴费人办理相应业务时,就能系统穿透识别其行为特征,自动预判其需求,主动向其推送操作指引,实现“未问先答”,等等。服务好纳税人,更好体现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目标要求。
五、进一步提升智慧税务建设水平,积极助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深入贯彻《决定》精神,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助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一)利用大数据搭建税收改革和政策推演的“实验室”。进一步发挥税收大数据的优势以及“金税四期”强大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税收改革方案和税收政策制定及其实施效果评估提供“实战推演”的数据和平台支撑。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智慧税务创新实验室”,既充分激发税收大数据及税务应用场景广泛的潜能,又全面发挥高校科研、人才和算法的优势,搭建改革政策运行模拟推演及风险分析演算试验平台,后续应进一步集成更多高校、智库的科研资源及算法优势,开展更为广泛的常态化政策推演,为税收制度改革和税收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借助智慧税务打造宏观政策措施直达快享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金税四期”和税收大数据穿透到企、直达到人、易于拓展的优势,将“智慧税务”打造为连接政府和经营主体、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以开展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宏观政策措施的精准推送,使各项措施直接快速触达至最细小的单元与最微观的主体,覆盖更多元的需求,便利群众和企业充分知晓、及时享受,提高政府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助力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三)进一步推进跨部门数据打通联通,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拓展“金税四期”推进数据穿透贯通式管理和应用的经验,加快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认,着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体系,并基于各类数据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联通打通、融合应用,实现宏观经济治理方式的创新完善,推动宏观经济治理在数据归集上由抽样向全量、在政策推演上由假设向实证、在效应评估上由模糊向精确的全面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