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24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本网独家

王勇委员:让传统艺术“唱”出时代好声音

2024-03-08 11:24:16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我有话说
0

  开场锣鼓声响,京剧表演艺术家身着行头粉墨登场。透过5G+4K超高清直播技术,艺术家的一招一式尽收眼底,“多路视角”“云包厢”等模式颠覆了传统观戏体验,网友们点赞不断:“黑科技看大戏,根本停不下来”“希望年年都能欣赏到这样的演出”……

  “国潮”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潮流新风尚,这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振奋不已。

  王勇委员长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他看来,京剧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的喜爱。为了进一步弘扬国粹,国家京剧院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每逢正月国家京剧院都会通过线上演播传统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每每刷爆全网,赢得网友一片赞誉;打造数智人尤子希,通过展现尤子希学习京剧的过程,使年轻人身临其境感受京剧的文化魅力……

  科技为传统京剧赋能,让京剧焕发了新生机。“通过新技术、新形式引领年轻人欣赏京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做了统计,一些新编历史剧,年轻观众的上座率达到50%。”王勇委员说。

  作为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委员想的、干的都是与京剧发展息息相关的事。

  他认为,做好新时代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品格”。

  回溯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剧目是创作生产各部分互相作用、运动联系的最重要成果,蕴含着中国特色艺术道路的历史规律。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京剧剧目璨若星河,挖掘、整理、改编、上演这些优秀剧目,对推动国粹艺术实现“第二个结合”意义重大。而做好新时代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需要不断挖掘传承优秀传统剧目,还要创新传播途径,推动京剧艺术“活态”传承。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通过两大工程对京剧艺术进行抢救。一个是开启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京剧音配像文化工程(用前人的录音配像),历时 21年录制了400余部剧目。另一个是2016 年启动的京剧像音像工程(演员录音后自己配像),录制300余部名家名剧。这为中国传统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财富,反复细致打磨提高了剧目质量,对推动京剧艺术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王勇委员坦言:“抢救很重要,但如果只把这些‘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一个u盘和碟片,不能以‘活态’呈现在舞台上,就没有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京剧艺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时期,演出剧目曾高达3000多出。如何把过去留下来的优秀传统剧目发扬光大,赋予新时代的风尚和审美特点,是王勇委员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推动经济艺术实现“活态”传承,王勇委员所在的国家京剧院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精品力作。“我们遵循三并举的剧目方针。”王勇委员介绍,“一是整理改编一些优秀的传统经典的节目;二是关注现实题材,进行现代京剧创作;三是在历史当中寻求跟新时代交相呼应的内容,积极创作新编历史剧。”

  王勇委员向记者娓娓道来:“比如,我们复排了张派名剧《西厢记》,演员要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学好。但是要求演员在演出时,要赋予新时代的特点。除了《西厢记》之外,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奠基者之一杜近芳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表演的京剧《白毛女》也是我们重新打造的剧目之一,我们复排时也做了一些结构上、舞台呈现上的调整,让一部60年前的作品在当今演出依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还有京剧《三打祝家庄》的演出时间可以上溯到1942年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时期。在国家京剧院成立80周年,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时,我们再次推出了此部作品。在新时代的演出,它不仅仅是传承一种精神,更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红色根脉。”

  新年伊始,王勇委员开始了忙碌的调研。这一次,他以国家京剧院为案例,围绕演出团的常演剧目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调研中发现,国家京剧院的三个团的常演剧目高度重合,重复率超80%。除近年来剧院新创剧目外,常演出的大戏多为《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锁麟囊》等传统戏。国家京剧院新推出的青年演出品牌“这里有戏”,集中上演青年人才的折子戏专场,也面临着剧目单一和重复的现实境遇。王勇委员表示,国家京剧院是拥有完整配置的国家级院团,已然面临着常演剧目匮乏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在各地方院团也普遍存在。

  如何将过去丰富的剧目资源运用好?王勇委员认为,应集中力量推动优秀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改编、上演。

  今年两会上,王勇委员针对推动优秀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改编、上演提出建议。他感到,目前演员队伍领军人才接续不力。以国家京剧院为例,370多位创作人员,其中204位是35岁以下的,虽然年轻化特征突出,但随着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逐年退休,青年一代领军人才还未形成较大影响力。此外,还存在行当和流派人才配备不全,伤病概率较高以及普遍急缺武戏演员等因素。他建议建立优秀传统剧目传习所,协调艺术资源、遴选师资教授;在非遗传承人传授个人技艺的同时,增加资金用于优秀传统剧目的传承,做到以人传戏、以戏传人;在演出方面,推出优秀传统剧目展演和巡演品牌;在理论方面,加强对挖掘整理传统剧目的史料研究。所有这些集合在一起,才能独树一帜,继往开来。

  在王勇委员的心中,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奉献人民是我的任务,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本刊记者 吴 茵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