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委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宝贵的窗口期,要持续推进并大力提升医养、康养服务供给和服务能力,除需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外,还应充分协同并发挥全社会力量,包括调动义工组织、慈善机构、宗教组织等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社会助力养老服务态势,从而全面打造“老龄友好型”社会。
养老是今年两会政协委员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一直关注养老问题,继去年提交了《推动老年介护行业规范发展》提案后,今年他又带来了一份《协同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 打造“老龄友好型”社会》的提案。
印顺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宝贵的窗口期,要持续推进并大力提升医养、康养服务供给和服务能力,除需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外,还应充分协同并发挥全社会力量,包括调动义工组织、慈善机构、宗教组织等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社会助力养老服务态势,从而全面打造“老龄友好型”社会。为此,他建议:
一是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投入建设,继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系统性、精准性和普惠性,并结合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扎实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意识、健康乐龄意识。通过相关政策扶持,组织从业人员,开展老龄服务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推动养老行业向专业化发展。同时,鼓励相关青年志愿者和义工组织共同参与,为养老服务增加多样性,带出更多的快乐和精神动力。
二是出台并细化指引,搭建合作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康养结合建设。鼓励并推动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医养康养,结合实际需求增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社会医养机构,进一步健全诊疗、康复、护理的服务链条。对于社会资本投入,应考虑在政策上给予免税、补贴、医保资质等政策倾斜。
三是新技术创新引领,细化场景应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智能养老设备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养老服务精准赋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不断探索“智慧养老”应用新场景,更好服务高风险老年重点人群。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智慧养老业务价值提升为导向,建立多方协同的智慧养老产业链,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
同时,他还建议充分发挥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领域,培育出优秀的护理团队。
本刊记者 孙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