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健康中国”
方来英
我从2008年进入北京市卫生系统,在北京市卫生、医院管理等机构的党政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十个年头。直到现在,我依然关注着首都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过去,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千里救援、甲流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经历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等大型国务活动的保障,参与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我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这种发展,不管是作为卫生队伍中的一名“老兵”,还是一名普通市民,我都感同身受。
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表现在卫生绩效上——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种进步。一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卫生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基础指标,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三大核心指标中位列第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公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在中国,2019年整体预期寿命为77.4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8.5岁。全球预期寿命是73.3岁;健康预期寿命是63.7岁。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超过了同期的国际水平,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前1/3的水平。二是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2019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7.7‰,新生儿死亡率为17.5‰,2017年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为211例/10万活产。在中国,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新生儿死亡率为4‰,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9例/10万活产。这些指标更是远远优于国际水平。
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表现在供给和投入上——
从供给来说,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指标,比如医生、医院、床位等数据。但我想,最重要的、社会感知度最高的就是医疗卫生提供了多少医疗服务。所以,我选用医疗服务预期总量来表明卫生服务的供给变化。
在2010年,我国各类医疗机构,不论地区、隶属关系、技术等级、所有制性质,门诊和住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总量为58.3亿人次,到了2020年增长为77.4亿人次。这其中,有基层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诊疗服务占比为55%左右。2020年我国卫生系统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总量是2010年的1.33倍。
另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卫生指标就是卫生投入的问题。在我看来,卫生投入变化最大的是政府直接投入、社会投入以及个人一次性现金支出的占比。所谓社会投入,主要是各类医疗保险;个人一次性现金支出,就是老百姓看病买药等自己付的钱。据2000年的官方统计,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直接投入为15.47%,社会投入为25.55%,个人一次性现金支出为58.98%。我们可以看到,占比最大的就是个人一次性现金支出。到了2020年,政府直接投入为30.4%,社会投入为41.94%,个人一次性现金支出为27.65%。可以说,我国卫生投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的责任、社会保险体制的作用尤为突出,个人负担持续下降,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结构更趋于合理。
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体现在创新能力上——
当然,中国卫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用这样一些数字就能完全反映出来的。中国卫生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疫情暴发后不到一个星期,中国的科技人员、医务工作者和疾控人员就完成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在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的时候,这个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同样的进步反映在一系列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吃过“糖丸”,而我国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脊灰的野生株感染病例了;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我国肿瘤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找出许多,总之,中国的卫生事业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是真正造福于我们人民群众的。
中国卫生事业飞速进步和跨越式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先进文明的民族,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但是,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政府,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过服务于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发展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我自己有幸两次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一次是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总书记要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还有一次是在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
实践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新时代中国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总书记的把舵引航,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我们卫生工作者的定海神针和根本遵循。我们坚信,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原卫计委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