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专: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势在必行
我国中医药“走出去”虽然不断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面临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同差异。中外文化背景不同,中医药科学内涵的现代诠释不够。二是政策壁垒。中医药在大部分国家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在法律地位、产品提供等许多方面受限。三是内功不足。中医药科技支撑能力不能满足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四是国际竞争。为此,建议:
一、开展中医药国际大科学计划,以国际公认的针灸作为大科学计划的先导项目,产生更多国际公认的针灸临床疗效的证据。针灸不仅仅是有效,还要证明有道理,所以要用现代的交叉科学技术诠释针灸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解释穴位经络的科学真理。
二、加强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建设。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我国主导的传统医学章节纳入疾病分类编码作为契机,以秘书处设在上海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平台,以与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国际合作组织等合作协议为纽带,主导与参与更多世界中医药相关国家和地区标准政策制定。倡导中医药“走出去”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非洲等区域国家的中医药合作和推广应用。建议国家层面做好整体布局、练好内功的政策组合拳。
三、加强珍稀动植物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支撑力度。开发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既有利于珍稀动物植物保护以及遵守濒危物种和生物安全相关法律要求,又扩大中药材可替代来源以满足国际贸易和临床需求。中国药典中收藏的1600多种中药有60%以上是濒危药材。2020年颁布的《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开辟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注册申报途径,激发了研发药材替代品的积极性,但成功例子不多。研发传统珍稀药材麝香、熊胆粉、犀角、蟾蜍等新中药材替代品亟须持续性研究和政策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