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作主题发言

2021-11-30 09:01: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事业步入新发展阶段。但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供给质量与党中央要求、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在此前提下,我梳理了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做好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的奠基开篇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聚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参与调研和议政的委员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均认为,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强化中医药资源发掘与保护,将其作为当前写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的重要奠基开篇之作。守正,就是坚守中医药护佑中华民族生命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之魂,文化为体,医学为用,坚守医未病、综合施治经验,坚守中医药品质上乘的工艺原理、制作工艺、工匠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沿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方向前进。

    二、摸清中医药资源发掘和保护的症结所在,找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脉络。

    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医和药两方面传统优势的资源支撑不足,中医药发展根基不稳。从医的方面来说,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中药炮制方法等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面临失传危险,中医古籍底数不清、发掘不够、相关人才奇缺。从药的方面来说,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全产业链缺乏严格质量监控。二是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两大弱项明显,中医药发展活力不够。中医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薄弱,中医药科技平台总量不足。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三是医保政策和价格体系引导机制有待完善。有关医保政策尚未完全落实落地。一些中医药门诊服务项目费用未能纳入医保范围。中医技术成本和劳务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是扬优势,进一步发掘和保护中医药资源,夯实核心竞争力。

    挖掘、筛选各级医疗机构或民间广泛使用的诊疗技术,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建立健全省级名中医制度,对民间学术流派进行科学评估。加大投入编撰《中华医藏》。

    中药材标准体系在完善基础上应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农业生产应予以相应政策性补贴,加大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繁育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解析古法炮制机理,发展相关新标准。建立健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中药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推出一批现代优质中药制剂。

    二是强弱项,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激发新的生命力。

    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新药审评审批机制。在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中,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搭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系统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深化医教协同和产学研用融合,加强中医药医疗技术基础研究、前沿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中医药人才遴选、科研成果评审、医疗水平评价等,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资源保护。

    三是补短板,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扩大社会影响力。

    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政策,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及时落实国家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收付费范围的政策,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探索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将中医治未病诊疗方法纳入国家重大慢病防控规划之中。

[责任编辑:芸子]